2011年《半月谈》第23期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org)将持续更新《半月谈》评论,供应试者备战沙场,同时考生也可结合《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进行复习。为方便查看内容,可将本站添加收藏。本题主题:
古人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文化工作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工作方向。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养是人品、人格的底蕴,也是其文化工作品质、水准和风格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文以载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秉持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向,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为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始终与庸俗、落后的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文化工作者之所以作风浮躁、追逐名利,文化领域之所以“三俗”之风有所抬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文化工作者放松了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社会责任感弱化,职业道德失范;文化虚无主义之所以还有市场,是一些社会成员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在文化上的突出反映。
文化工作者必须适应其社会角色和时代需要,加强自身素养。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要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贴近实际的实践素养,以及建立在这一素养基础上的思想理论素养。这是解决文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文化发展源于人民群众不断深化的伟大实践,否则文化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那些不反映乃至扭曲人民群众的意志、心声的所谓文化,当然不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更不会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传之久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工作者是维系者和守望者,承担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培养和修炼这方面的素养,需要文化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植根于人民、植根于实践、植根于生活,文化工作者发展和创造文化的动力与源泉才会永不枯竭。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还必须是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文化工作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走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败。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其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二,必须坚持德艺双馨,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社会风气健康发展;其三,文化工作者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摈弃“文人相轻”“门户之见”,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还应该具备崇尚科学的素养。文化工作是思想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门类,科学性是其根基所在。无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内涵与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文化形态。
当今时代,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发展日益广泛而精细,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越来越扎实的科学基础。文化工作者作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对于复杂多样的文化社会现象和问题,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不以科学的精神探究,不以科学的认识回答,是难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从事文化工作,应从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营养,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创造出以科学为基础的优秀文化。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同时也向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加强自身素养的要求。文化工作者适应社会角色和时代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修炼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人人都可以有所获得;只要笃定志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最终必将有所成就。随着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一定会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更加光明的前景。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1-2012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
文化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素养
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昌盛,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文化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素养,做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古人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文化工作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工作方向。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养是人品、人格的底蕴,也是其文化工作品质、水准和风格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文以载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秉持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向,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为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始终与庸俗、落后的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文化工作者之所以作风浮躁、追逐名利,文化领域之所以“三俗”之风有所抬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文化工作者放松了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社会责任感弱化,职业道德失范;文化虚无主义之所以还有市场,是一些社会成员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在文化上的突出反映。
文化工作者必须适应其社会角色和时代需要,加强自身素养。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要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贴近实际的实践素养,以及建立在这一素养基础上的思想理论素养。这是解决文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文化发展源于人民群众不断深化的伟大实践,否则文化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那些不反映乃至扭曲人民群众的意志、心声的所谓文化,当然不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更不会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传之久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工作者是维系者和守望者,承担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培养和修炼这方面的素养,需要文化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植根于人民、植根于实践、植根于生活,文化工作者发展和创造文化的动力与源泉才会永不枯竭。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还必须是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文化工作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走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败。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其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二,必须坚持德艺双馨,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社会风气健康发展;其三,文化工作者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摈弃“文人相轻”“门户之见”,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还应该具备崇尚科学的素养。文化工作是思想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门类,科学性是其根基所在。无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内涵与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文化形态。
当今时代,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发展日益广泛而精细,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越来越扎实的科学基础。文化工作者作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对于复杂多样的文化社会现象和问题,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不以科学的精神探究,不以科学的认识回答,是难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从事文化工作,应从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营养,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创造出以科学为基础的优秀文化。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同时也向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加强自身素养的要求。文化工作者适应社会角色和时代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修炼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人人都可以有所获得;只要笃定志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最终必将有所成就。随着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一定会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更加光明的前景。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1-2012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